1951年朝鲜战场上,那场面真是惊险万分,充满了生死考验。咱们志愿军91团,当时被敌军三万大军死死包围,处在敌后腹地,与上级连续七天失去了任何联系。不仅如此,粮食断了、水也断了,敌方指挥官还嚣张地放话:“三天内全歼这支部队!”然而结局如何呢?这支91团不仅全部生还,还顺便俘获了百余名敌军士兵。您说这场仗打得是不是堪称传奇?
这事情还得从第五次战役讲起。1951年5月,91团作为12军31师的先头部队,向南方深入穿插。当时大家都只想着往前冲锋,谁能想到战线被拉得太开了,等大家反应过来,91团已经深入敌后接近一百公里了。正在激烈交战之际,后方情况骤变——志愿军因补给严重不足,决定全线撤退,美军带着韩军马上实施迂回包围。等91团意识到被三万敌军重重包围时,连原有的1100余人都所剩无几,连师部具体位置都找不到了。
展开剩余72%31师师长赵兰田在指挥所里焦急地转来转去。一边是全师的撤退命令,一边是91团下落不明,生死未卜。最后他硬着头皮派出作战副科长枫亭,穿越炮火连天的敌后火线送信。枫亭在途中翻越炮弹坑,穿过枪林弹雨,硬是把信送到了团长李长林手中。说起李长林,这可是个真正的猛将——1947年带领全团进攻大别山时,他坚守羊山,抵御国民党军30多次反扑;甚至重伤后被装进棺材,居然自己掀盖子爬出来继续作战。
李长林拿到信后一眼看地图,立刻明白:往北冲那是敌军主力防线,硬闯等于送命。他盯着地图琢磨了很久,突然把烟灰往鞋底一磕,果断下令:“反方向走!向南穿进敌军腹地,绕过重兵包围,再向北撤!”这招真是冒险之极,吓得众人目瞪口呆——往敌人心脏地带钻?可李长林有妙计:让战士们换上缴获的韩军军服,把懂朝鲜话的战士分散到各连充当“翻译”,遇到敌兵就由他们应付,其他人一声不吭。
就这样,91团乔装成“溃败的韩军”开始穿插突围。夜里行军时,好几次与韩军队伍并肩同行一整晚,对方居然毫无察觉。白天则躲进深山密林,挖野菜嚼草根度日。最惊险的一幕出现在900高地的山口,侦察兵发现敌人必经此路且敌军正在赶来。李长林立刻带领一营士兵奋力奔跑,抢先占领了高地,并留下一个连队接应二营。途中,不断有零散的韩军士兵混入队伍,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将他们制服。
七天七夜,队伍没吃上一顿正经饭,没睡过整觉。到了5月27日深夜,当91团终于抵达31师前沿阵地时,指挥所的战士们举枪高喊:“哪部分的?”看到是自己人,很多老兵激动得抱住战友流泪——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们了。更让人震惊的是,队伍里还押着百来名俘虏,而且全团上下无一重伤。
这个消息传到彭德怀那儿,老总一拍桌子说:“这简直是奇迹!立即嘉奖!”随即下令提拔李长林为31师副师长。有人后来问李长林当时是怎么想的,他笑着说:“跟敌人打仗,就得揣摩对方心思。他以为我们会向北逃,我们偏偏往南钻;他觉得断粮会乱,我们偏要沉住气,扮猪吃老虎。”
回头看这场战役,91团的胜利就靠一个“奇”字。没有粮食,没有支援,没有消息,却依靠指挥官的胆识和战士们的机智。抗美援朝战场上,志愿军正是靠这些“土办法”一场场打败装备更优的洋鬼子——不是靠武器有多先进,而是靠军人心中那股不服输的精神,以及临危不乱的智慧。放到现在,谁听了不感叹一句:“咱志愿军真是神了!”
发布于:天津市拉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